当前位置:衡阳县归侨侨眷联合会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海归博士的别样选择
马玉龙,男,祖籍衡阳县井头镇,归国留美博士后,现任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(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)助理研究员。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时,导师向他推荐三个就业岗位,一是去国家气象局,二是去中科院,三是去美留学深造。他选择了去美国深造读博,进一步研究海洋气候,而且一去就是九年。九年后学到了高精尖技术的他,原本可以在美国施展才华,获得丰厚的财富,却毅然选择回国发展,以学问回报祖国。
马玉龙1987年出生在井头镇龙桥村的偏僻穷山沟,从小勤学好问,遇事总要问上几个为什么。“路上为什么会有石头?山上为什么有树?天上的鸟为什么会叫……”上学时更喜欢阅读,甚至在初三毕业暑假一口气向图书馆借阅了八十三本书。他从小心怀祖国,一次语文课老师要同学们以《我的家》为题写一篇作文,其他同学都在认真思考时,他向老师提问:“老师,我可以写祖国是我的家吗?”老师说:“当然可以,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呀”。
马玉龙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而是几经波折。他小学本在石山小学就读,后因父亲外出参加函授学习,只能寄读到祖父母所在的白云小学。初中时,因家里建房负债,母亲不得不外出深圳打工,他又从县城镇二校转到父亲所工作岘山镇木口中学学习。当时乡下的办学条件远不如县城,马玉龙没有因教学设施的落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兴趣,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努力学习、勇攀高峰的凌云之志。在木口中学读书期间,每次参加县、市举行的比赛,他都基本获得一等奖,受到学校师生领导一致好评,中考时总分排名全县第六,县一中和市八中都抢着录取他这位优秀的学子。高中入读市八中,他勤奋刻苦、成绩非常优异,高考成绩在当年全省考生中排第73名,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学习,直至研究生毕业并出国深造。
2012年,他开始了为时七年的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研究方面博士、博士后的攻读。刚到美国时,身处他乡,人地生疏,一切都要从零开始,不仅要自己租房,还要自已动手做饭。在美期间,他刻苦钻研学业,为了攻破学术上的难点,常常夜以继日,一次一个学术课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努力才找到答案,天道酬勤,这一课题最终在一次国际学术报告交流会上赢得众多导师的好评。2019年,他又考入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博士后。
马玉龙自在北京大学大气和海洋科学系学习时起,一直从事大气数值模式开发和应用的相关工作,先后在国际主流大气数值模式WRF大涡模拟中发展了多个模式/模块,提高了WRF的应用范围和准确性,并以第一作者发表六篇关于发展和应用数值模式方面的高水平SCI论文,另参与发表SCI论文五篇。他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,并作口头报告和墙报报告,并受邀成为国际多家SCI期刊的审稿人。
作为一名留学生,马玉龙时常心系祖国、心系家乡父母,并在留学期间就做好了打算,毕业后回国投身祖国建设,回到父母身边孝顺他们,所以在面对国外导师的挽留和国外的高薪及优越条件时,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国。他说:“虽然国内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及待遇可能比国外差一大截,但‘儿不嫌母丑’,我的祖国更需要我。”2021年4月,他回国入职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(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)二级研究岗,同年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,参与国家科技部支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《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关键物理过程方案评估与改进》,并作为课题骨干参与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课题《大湾区台风风雨结构精准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》及国家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_GBA的研发,负责的城市精细化风场的预报在深圳市气象局进行准业务运行。
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曾说: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。马玉龙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们学成报国、不改初衷的精神和情怀,值得新时代蒸阳大地上每一位青少年学习和铭记。
编辑:Hyxql